中原经济网8月27日讯 中国证券报报道 第三次工业革 命的概念并不新鲜,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,就已经由西方提出。但最近随着英国《经济学人》杂志的专题讨论,以及杰里米·里夫金《第三次工业革 命——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》一书在中国的出版,第三次工业革 命成了一个热词。
打鱼游戏中心纠结“第三次工业革 命”的概念本身,可能意义并不大。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,西方学者发表对工业革 命的观点,提出了“第四次工业革 命”的概念,认为始于18世纪70年代的英格兰用煤冶炼铁矿石和纺织工业机械化为第一次工业革 命;始于19世纪40年代的蒸汽机、铁路和酸性转炉炼钢为第二次工业革 命;始于20世纪初的电力、化学制品和汽车的发展为第三次工业革 命;即将开展以电子计算机、遗传工程、光导纤维、激光和海洋开发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 命,并指出“工业革 命的周期一般为50年,开始的15年是萧条期,接着的20年为大量再投资期,其后10年为过渡建设期,结果导致下一个萧条期的出现”。回过头来看当时西方关于“第四次工业革 命”的观点,似乎并不那么离谱。
转载请注明来源:“ http://www.qchglass.com/huazhuangpinku/2021/1115/13796.html ”。